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要闻>>乡镇信息>>正文
十足正能量 满满幸福感
2017-11-28 08:19 杨连武 施甸通讯

“我想不到,作为党员荣誉家庭的我,生存路上竟然会遇到了难以忍受的痛,更想不到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我的家庭在基层党支部、兽医站的捆绑帮扶持下,我的家庭才从贫困的沼泽地走出来”。这是酒房乡平子地村委会大水山小组农妇张云香逢人便说的幸福事。 

张云香是酒房乡平子地村委会大水山小组村民,丈夫杨戴昌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老共产党员,又是连续担任20年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长期以来,家庭生活一直处于全村中上水平。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2010年以来,这个蒸蒸日上的家庭却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2010年至2015年间,张云香的儿媳妇李娟芹一直因为青光眼病住院治疗,最终挖掉一只眼睛。期间,丈夫杨戴昌患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2016年,儿子杨绍光患直肠癌不得不进行肛门改道,直至现在仍然需要一个月到保山进行一次化疗。一个温暖的家庭在一连串病魔折腾下变得不堪一击。 

这样的家庭如何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走出贫困的地平线成了基层党支部、村委会破解的难题。为此,村委会在扶贫过程中,把张云香聘用为,每个月500元收入的村委会炊事员,兽医站把张云香18岁的孙子聘用为畜牧防疫员,同时扶持他家开展生猪养殖,经过一年来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实现净收入达2万元。张云香到村委会做炊事员一个月收入虽然只有500元,500元一个月的工作对很多人来说,是看不起,不愿意干的苦差事,但是,张云香逢人并说,他的丈夫是共产党员,要不然,自己已经66岁了,6000元一年的收入自己在家庭从事农业生产是绝对挣不到的。 

基层党支部、兽医站捆绑扶贫给贫困家庭“供暖”解难题,不仅让一个家庭走出了生存极度贫困的沼泽地。扶贫的故事在贫困山区群众的口碑中成了十足的正能量,带给社会贫困群体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关闭窗口
主办:施甸县人民政府 
电话:8121411
运行管理:施甸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滇ICP备 12006145

滇公网安备 53052102000159号